| 
		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我们在这里将以一个真实的嵌入式linux系统的启动过程为例,来分析这些输出信息。启动信息的原始内容将用标记标出,以区别与注释。  
 
  嵌入式linux的启动主要分为两个阶段:  
  ① 第一部分bootloader启动阶段  
  ② 第二部分linux 内核初始化和启动阶段  
  Bootloader头信息,版本,编译时间等,这个因不同的bootloader的设计而有所不同,由此你能看出bootloader的版本信息,有很多使用的是通用的bootloader,如u-boot,redboot等。  
  将bootloader加载到内存ram中的0x90060000处,即将bootloader加载到内存的高端地址处。Linux内核将被bootloader加载到0x90090000处:  
  查找到了启动boot的配置信息: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Booted from parallel flash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
    
 
  从flash中启动代码,此处的flash为并行闪存。Flash的分类列举如下:  
  闪存分三类:并行,串行,不可擦除。  
  ①并行Parallel flash  
  NOR Flash,Intel于1988年发明.随机读取的速度比较快,随机按字节写,每次可以传输8Bit。一般适合应用于数据/程序的存贮应用中.NOR还可以片内执行(execute-in-place)XIP.写入和擦除速度很低。  
  NAND Flash,1989年,东芝公司发明.是以块和页为单位来读写的,不能随机访问某个指定的点.因而相对来说读取速度较慢,而擦除和写入的速度则比较快,每次可以传输16Bit,一般适用在大容量的多媒体应用中,容量大。如:CF,SM.  
  ②串行Serial Flash 是以字节进行传输的,每次可以传输1-2Bit.如:MMC,SD,MS卡.串行闪存器件体积小,引脚也少,成本相对也更低廉。   
  ③不可擦除Mask Rom Flash的特点是一次性录入数据,具有不可更改性,经常运用于游戏和需版权保护文件等的录入。其显著特点是成本低。  
  注意:任何flash器件的写入操作只能在空或已擦除的单元内进行,所以大多数情况下,在进行写入操作之前必须先执行擦除。NAND器件执行擦除操作是十分简单的,而NOR则要求在进行擦除前先要将目标块内所有的位都写为0。  
  从上面的信息,我们可以对flash类型特点有个比较明确的了解。  
  开发板上所使用的CPU的主频为200MHZ。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DRAM size is 128MB (128MB/0MB)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
    
 
  动态内存ram大小为128M。这里我们列举一下内存的类型及工作原理。 
  根据内存的工作原理可以划分出两种内存:DRAM和SRAM  
  ①DRAM表示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。这是一种以电荷形式进行存储的半导体存储器。DRAM中的每个存储单元由一个晶体管和一个电容器组成。数据存储在电容器中。电容器会由于漏电而导致电荷丢失,因而DRAM器件是不稳定的。为了将数据保存在存储器中,DRAM器件必须有规律地进行刷新。  
		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
		      
		      
		   |